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,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
:::* 瀏覽位置:首頁 > 健康資訊
  • 字級選擇
  • 大
  • 中
  • 小

健康資訊


脊髓損傷病友長期併發症之認識與處理---撰文:汪作良主治醫師

  • 發佈日期:2011-12-19
  • 照片說明文字脊髓損傷病友歷經了急性期的大風大浪,從急診室的急救或緊急手術、加護病房的重症照護、 急性病房的調養、復健病房的復健,到最後出院回家。這條坎坷艱辛的路,實非身歷其境者所能體會。然而,「出院回家」並不是問題的結束,相反的,卻是許多問題的開始。脊髓損傷後,由於損傷部位以下的運動、感覺與自主神經機能障礙,許多長期的併發症隨之而生。這些併發症不但使病友的生活品質變差,甚至會威脅病 友的生命。因此在出院前就該對將來可能會發生的長期併發症有所認識,並瞭解其解決之道。出院後更該時時注意是否有長期併發症的徵兆,以期能早期發現,早期處理。

    茲將脊髓損傷後常見的長期併發症的表現與處理方法介紹如下:
    (一)自主神經反射失調:
    好 發於胸髓第六節以上的脊髓損傷病友。由於自主神經反射異常,病友會因脹尿、便秘、皮膚表面傷口等刺激,突然發生頭痛、鼻塞、臉色潮紅與大量出汗。同時血壓升高,心跳減慢(或因焦慮而加快)。嚴重者會導致癲癇發作、心律不整、腦出血等併發症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發生自主神經反射失調時,必須臨危不亂、沈著處 理。先讓病人坐起、解開衣物,以減輕頭部充血的現象。並立即找出刺激來源以除去刺激,如尿管是否暢通?是否有脹尿、便秘、腹脹的現象?皮膚表面是否受到刺激?經由適當的處理以除去刺激後,通常血壓即自動下降。家中應備有血壓計並每十分鐘量一次血壓,若血壓未見降低,應立即送復健科診治。

    (二)排尿障礙(神經性膀胱症):
    這 是令脊髓損傷病友終生困擾的長期併發症。病友若無法自行解尿,應學會自我清潔導尿法,將尿液排淨,以避免腎功能受損。若病友手功能不良,則照顧者應學會導尿技術,定時幫病友導尿。脊髓損傷後三至六個月,應做一次腎功能及泌尿道影像檢查,以作為將來追蹤檢查之對照。受傷後十二個月做第一次泌尿腎臟功能追蹤檢 查。檢查結果正常者以後每年追蹤檢查一次,滿五年後每兩年追蹤一次。若有泌尿併發症則視情況給予處置或在短期間內回來追蹤檢查。

    (三)排便障礙:
    在 排便障礙方面,有些病友是以排便困難來表現,有些病友則是以大便失禁來表現。無論表現的形式為何,都應接受排便訓練,以期能達到定時排便的目的。在飲食方面,應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,如麥麩、蔬菜、水果等,並應補充足夠的水分。必要時可依醫師的處方服用軟便劑。睡前可依醫師的處方服用Dulcolax 一顆,隔天早上吃早餐前半小時可依醫師的處方將Dulcolax栓劑一顆塞入肛門,在早餐後半小時可準備排便。若大便不易排出,可由旁人小心地以手指戴上 手套插入病友肛門內按摩直腸誘便。灌腸排便須在醫護人員監督下為之,並不鼓勵長期使用。

    (四)壓瘡:
    這 是完全性脊髓損傷病友常見的慢性併發症。若處理不當會因傷口感染造成敗血症而危及生命。預防方式包括減少局部壓力(臥床病友每二小時翻身一次,坐輪椅病友每十五分鐘將身體撐起五秒鐘),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皮膚過乾或過濕,降低肢體痙攣,並可補充維他命C及蛋白質以加強組織的抵抗力,若有貧血應積極治療。此 外,長期臥床的病友應使用氣墊床;長期坐輪椅的病友應使用特製的輪椅坐墊。在以前,充氣式的輪椅坐墊(如Roho)曾風行一時,近年來有許多針對「預防脊 椎變形」而設計的輪椅坐椅(如Jay-2液膠式輪椅坐墊)引進國內,頗受病友歡迎。一旦形成壓瘡,則應立即就醫,積極做好傷口護理,並可照射紫外光或雷射以促進傷口癒合,壞死組織則需外科清瘡,第三級以上的壓瘡可考慮植皮手術。

    (五)麻痛:
    許 多脊髓損傷的病友會有肢體麻痛的問題。這種異常的感覺很奇特,有的病友會有緊繃感,有的病友則會感覺麻木,甚至疼痛。這種麻痛和一般的疼痛不同,對藥物的反應不佳。緩解麻痛的方法包括摩擦或拍打麻痛部位,加強肢體運動,學會放鬆技巧,儘量多參與社交活動與回歸工作,此外復健科電療亦有緩解麻痛的效果。藥物 (如抗憂鬱劑、抗癲癇藥)的副作用頗大,應審慎使用。

    (六)肌肉痙攣:
    許 多病友在受傷了一段時間後,損傷部位以下的肌肉會有愈來愈緊的感覺,甚至一點點的小刺激就會造成肌肉不自主的收縮。這種肌肉痙攣的現象通常在出現後第二年達到高峰。有許多因素會刺激痙攣的發生,如尿路感染、便秘、壓瘡、焦慮、溫度改變等。因此若要改善肌肉痙攣的現象,就必先解除這些刺激。若肌肉痙攣妨礙了 自我照顧能力、步態、擺位與轉位能力,甚至造成疼痛、畸形或干擾睡眠,就需接受進一步的治療。治療的方法應循序漸進,依序為去除刺激、姿勢抑制療法、支架副木、物理治療(如冰敷、熱療、電療、運動治療、生物回饋、振動治療等)、神經阻斷術(如局部注射酚劑等)、抗痙攣藥物與神經切除術等外科療法。

    (七)肢體無力:
    脊 髓損傷最直接的併發症就是損傷部位以下的肢體無力。肢體無力的程度視損傷的嚴重程度而定,如果是完全性損傷,則損傷部位以下的肌力會完全喪失;如果是不完全性損傷,則損傷部位以下的肌力會有不同程度的保留(不會完全喪失)。在第一胸髓以下的損傷,會造成兩側下肢癱瘓;在第一胸髓以上的損傷,會造成四肢癱 瘓。也就是說,損傷的部位愈高,病友剩下的機能就愈少。以完全性損傷為例:損傷部位如果在第十二胸髓以下,病友尚可穿長腿鐵鞋,靠腋下拐杖做有限度的行走;如果在第六胸髓以上,病友將無法站立;如果部位更高達第七頸髓以上,病友的日常生活將受到限制;常須靠人照料。然而,不管無力的程度與範圍為如何,持 之以恆的復健運動永遠是預防肌肉萎縮、避免關節攣縮的不二法門。

    (八)呼吸障礙:
    頸 髓損傷病友在呼吸方面的問題可分吸氣與呼氣兩部分來討論:在吸氣方面,由於頸髓損傷後肺活量減少,因此會有慢性肺泡通氣不足與微細肺泡擴張不全的併發症。所謂『慢性肺泡通氣不足』,乃因肺活量減少,造成換氣不足,並使血中二氧化碳上升,病人會表現頭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減退、疲勞、嗜睡與夢魘。所謂『微 細肺泡擴張不全』乃因肺活量減少,造成肺泡萎陷,使氣體交換功能變差,造成血中氧氣降低,同時分泌物不易排出,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。要避免『慢性肺泡通氣不足』與『微細肺泡擴張不全』的併發症,應加強肺部擴張技巧,如定時深呼吸,或用呼吸訓練器(如Triflo-II)來達到肺部擴張的效果。

    在呼氣方面,最重要的問題便是咳嗽排痰。咳嗽的動作主要是靠腹肌出力。在脊髓損傷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中,呼肌的恢復比吸肌差,所以咳嗽力量之不足常會終生伴隨脊髓損傷病友。一旦咳嗽困難,就不易排痰,容易造成肺部感染。要增加咳嗽效果可用手助咳嗽或穿束腹幫助咳嗽。

    (九)性功能障礙:
    在 性功能障礙方面,男性病友比女性病友來得明顯。在過去由於風氣保守,許多病友雖有性功能障礙卻不敢啟齒。今日由於醫學昌明,許多難題皆可迎刃而解。男性病友的性功能障礙主要是陽萎與不孕。陽萎的問題可用真空吸引器、陰莖注射藥物PGE1或人工陰莖植入來解決。至於不孕的問題主因射精困難與精液品質差而造成,可用陰莖振動刺激取精法與電刺激取精來解決。至於女性病友的月經大多可在受傷後六個月內恢復正常。脊髓損傷孕婦的剖腹生產率高於一般孕婦(尤其在胸髓 第十~十一節以上受傷者)。若損傷在第六胸髓以上分娩時要注意自主神經反射失調的發生,無痛分娩為最佳預防方法。病人在妊娠卅四週時就應住院觀察直到生產結束。對於脊髓損傷產婦,哺乳並無任何禁忌。

    (十)體溫調解障礙:
    胸髓第八節以上的脊髓損傷病友,常無法正常的調節體溫以維持恒定而有變溫的現象。因此須注意環境的調節及個人的保暖或散熱。台灣南部地處亞熱帶,夏天下午相當酷熱,病友體溫可能隨之上升,但應留意是否合併感染或其他會造成體溫上升的疾病。

    (十一)肥胖:
    脊髓損傷病友因活動受限,運動量往往不足,如果飲食不加以節制,病友常會超重,造成肥胖。肥胖會增加心臟負擔,使心血管病變的罹患率增加,並使轉位更加困難。因此脊髓損傷病友應注意體重的控制,飲食要均衡適量,尤其重要的是能動的肢體要持之以恆的運動。

    以上將脊髓損傷病友常見的長期併發症做一概念性的介紹。謹以此文獻給親愛的脊髓損傷病友們,你們在與病魔奮戰的路上永不孤獨,高醫復健科的全體夥伴永遠與你們攜手同行,並肩作戰。
  • 推上Facebook 推上twitter 推上噗浪
*回上一頁 *到最上面